为进一步提升天峻牦牛的制种供种能力,加快牦牛选育工作转型升级,助力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牛遗传资源研究团队联合天峻县畜牧兽医站相关科技人员,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完成了对天峻牦牛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估,该研究成果在《四川农业大学学报》在线发表。
该研究基于分子标记技术,从父系、母系不同遗传角度,将天峻牦牛与野牦牛及我国17个家牦牛品种进行了母系遗传差异比较,并与野牦牛及我国13个家牦牛品种进行了父系遗传差异分析,深入探究了天峻牦牛的分子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遗传结构组成及遗传背景等问题。研究表明,尽管天峻牦牛遗传变异较为丰富,但与我国其他牦牛品种(群体)相比,其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由2个母系支系(Mt-Ⅰ和Mt-Ⅱ)和2个父系支系(Y1和Y2)组成,推测其拥有两个母系起源和两个父系起源?青海省拥有丰富的牦牛遗传资源。
图1. 天峻牦牛母系单倍型(组)间系统发育关系
图2. 天峻牦牛分子评估样品采集
天峻县作为青海高原牦牛品种的中心产区之一,是青海省主要的牦牛制种供种基地,其拥有的牦牛群体以体格较大、肉用性能突出、高原适应性强等优良特点著称。此次从分子水平上对天峻牦牛种质资源的分子系统评估,明确了天峻牦牛的分子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体遗传结构组成,弄清了其遗传背景,研究成果将用于天峻牦牛的育种实践指导,有助于提升天峻牦牛的制种供种能力及选育由传统选育向分子育种工作的转型升级,也有助于天峻牦牛产业链前端的快速发展。研究中所用技术,可用于其他牦牛品种(群体)的分子遗传评估、特有遗传信息的挖掘、保种和选育等工作。后续,青海省牛遗传资源研究团队及天峻县002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将继续秉持科技助力区域种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理念,以促进当地牦牛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此次研究成果为基础,拓展思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天峻县区域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贡献力量。